【乐山市市中区中医医院】

您的位置:首页 >> 最新信息 >>文章浏览

煎煮前药物的浸泡和加水量

日期:2015/11/2 14:29:34  来源:乐山市市中区中医医院

   煎煮前应将药物预先浸泡湿润。因为植物性中药大多是干品,有一定的体积、厚度。在煎煮前必须用冷水在室温下浸泡,其目的为使中药湿润变软,细胞膨胀,使有效成分首先溶解在药材组织中,产生渗透压,有效成分便渗透扩散到药材组织细胞外部的水中。同时可在加热煎煮时避免药材组织所含的蛋白质凝固,淀粉糊化使有效成分不易渗出,所以在煎煮前应将药材进行冷水浸泡。

  浸泡时要根据药材性质而定,一般对药、叶、茎等类药材为主的复方药剂可浸泡20-30分钟,以根、根茎、种子、果实等类为主的药材,可浸泡60分钟。但浸泡时间不宜过久,以免引起药物酶解和霉败。

  煎药的加水量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,加水量的多少,直接影响汤剂的质量。药多水少,会造成“煮不透、煎不尽”。有效成分浸出不完全,稍一蒸发药汁即干涸,药物有效成分可因局部高热而被破坏;药水水多,虽参增加有效成分的溶出量,但汤药液量过大,不宜病人服药。

  中药材质地不同,其吸水量有显著差别,一般为药物重量的5-10倍,个别的如胖大海可达20倍,因此,煎药用水量,要根据药物的用量及质地而定。重要相同的药物,质地轻松其容积必大,吸水量多。质地坚实,其容积必小,吸水量亦少。煎煮花、叶、全草及其质地轻松的药物,其用水量大于一般用水量。煎煮矿物、贝壳及其它质地坚实的药物,其用水量应小于一般用水量。

  传统经验,将饮片置煎锅内,加水到超过药物表现3-5厘米米度,第二次煎可超过药渣表面1-2厘米。这是一种行之方便,亦易掌握的加水方法。

  按每克中药加水约10毫升计算,然后将计算的总水量的70%加到第一煎中,余下的30%留作第二煎用。

  根据煎药时间长短,水分蒸发量之多少,中药吸水性能之大小,以及所需药液收得量等,来具体掌握用水量。

  所以,应根据煎药时间长短,水分蒸发之多少,药料吸水性能的大小及药液得量等几个因素来确定加水量。

上一篇:

乐山市市中区中医医院开展“世界母乳喂养周”宣传活动

下一篇:

小心“骨脆脆” 冬季警惕骨质疏松